隨著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暗示,當前公寓市場的低迷不會複製上世紀90年代的情形,未來可能因供應驟減而迎來反彈,不少投資者開始問:現在是不是“抄底投資公寓”的好時機?

讓我們聽聽相關行業人士的看法:盡管長期供需關係可能對價格形成支撐,但2025年的現實情況對個人投資者極為不利,投資公寓更像是押注未來,而非穩健買入。

核心問題:全面負現金流

幾乎所有多倫多公寓在當前利率和價格水平下都處於負現金流狀態。以一套市中心一居室為例,掛牌價 61.9 萬加元,按4%利率、30年攤還計算,每月總支出約 3,349 加元(含貸款、管理費及地稅),但租金僅 2,600 加元,每月虧損 749 加元。即便利率降至 3.25%,投資者每月仍要虧 540 加元。要實現收支平衡,利率需降至約 1.1%或房價跌至 42.3 萬加元,而這與現實相距甚遠。

投資邏輯已從租金回報轉向投機

早期公寓投資者更注重租金收入,但近年來模式逐漸演變成“預售合約投機”。2016至2021年大量開發商項目被小投資者搶購,意在通過轉讓合約套利,而非長期持有收租。然而,如今市場已轉變:高利率、租金疲軟、轉售價格下跌,使得這一模式成為市場的脆弱點。這種投機氛圍也直接影響了開發商的建設策略。為了迎合投資客的價格需求,開發商不斷縮小單元面積、壓縮布局,使得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小型、設計不佳、宜居性不足的庫存。這些單位在低利率、價格上漲的環境下或許還能吸引投資者,但在高利率時代,它們隻會成為壓垮投資邏輯的“遺留產物”。

維護成本與建築通脹推高費用

研究顯示,多倫多公寓的管理費近年平均每年上漲約 5.1%,儲備金繳納則飆升 11.8%。由於建築材料和施工費用長期高於一般通脹,未來幾年管理費還將面臨持續上漲壓力。

供需錯配與租賃需求下降

盡管新盤開工銳減,但前幾年低利率時期的項目正集中交付,市場短期仍面臨供應過剩。與此同時,聯邦縮減臨時居民和留學生數量,直接削弱了租賃需求。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 GTA 公寓平均租金同比下降 2.8%,而出租房源掛牌量卻同比上升 29%。

大機構和資本的進入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

除了個體投資者的困境,養老金、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和私募基金等機構資本正快速進入租賃市場,借助 CMHC 提供的低息、長期融資,建造大規模出租公寓。這類機構擁有建設、融資、管理一體化的優勢,可以提供更低租金、更穩定的回報,而個人投資者在競爭中處於絕對劣勢。

2025年的公寓投資並非“抄底”,而是投機

雖然長期來看供應短缺可能推動房價反彈,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當下的現實是:負現金流、租金疲軟、供應壓力和機構競爭。所謂“抄底”,在2025年更像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投機,而不是基於當下市場基本面的穩健投資。

文章來源:https://storeys.com/buy-the-dip-investment-toronto-con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