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聯邦政府即將公布的新預算中,計劃設立一項規模高達500億加元(約合356億美元)的“本地基礎設施基金”,重點投資於住房、交通及醫療體係的現代化建設。這項基金被視為總理馬克·卡尼政府“重塑加拿大經濟結構”的核心舉措,意在通過擴大公共投資來刺激國內需求、推動就業,並減少國家對美國經濟的過度依賴。

住房危機與交通瓶頸成首要突破口
新基金的最大受益領域將是住房與交通。近年來,加拿大主要城市的房價飆升、租金上漲、供應短缺已成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政府希望通過該基金加速可負擔住房建設、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地鐵、輕軌、公路等交通項目,緩解長期存在的通勤壓力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與此同時,部分資金還將投向公共醫療體係,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負擔。
財政赤字與經濟複蘇的艱難平衡
盡管聯邦政府強調這是“為未來投資”的戰略支出,但預算報告顯示,2025—2026財年赤字可能在700億至1000億加元之間,達到近幾十年來的高位。政府計劃通過削減某些非關鍵性項目開支(如縮減植樹計劃、淘汰老舊軍備等)來釋放資金。然而,即便如此,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仍引發市場和學界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經濟學家指出,若經濟增長未能如預期恢複,這筆投資可能會給財政體係帶來長遠壓力。
卡尼稱之為“世代性投資”
總理卡尼在預算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份預算代表的是一次“世代性投資”,不僅僅是短期刺激,更是為未來數十年奠定基礎的戰略布局。他強調,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供應鏈不斷重組的背景下,加拿大必須通過本土投資提升競爭力與獨立性。卡尼指出:“我們不能再等待外部增長帶動我們,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建設重新定義國家的經濟引擎。”除了硬件建設,預算還計劃撥出約10億加元,用於吸引來自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高端科研和技術人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和醫療創新等領域。政府認為,加拿大在氣候政策和社會穩定方面具有吸引力,應當通過更具競爭力的政策留住並吸納人才,以增強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生產力。
削減植樹項目引發環保爭議
然而,預算中的部分削減措施也引起爭議。政府計劃縮減原定到2031年種植20億棵樹的全國植樹計劃,以節約財政開支並重新分配資源。一些環保組織批評此舉“短視”,認為氣候政策不應成為財政調整的犧牲品。對此,財政部回應稱,政府仍將維持主要減排目標,並通過其他渠道繼續推動綠色轉型。
基礎設施基金背後的政治考量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項基金不僅是經濟刺激手段,也具有明顯的政治意圖。卡尼政府希望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在選民中的支持基礎,尤其是在住房負擔沉重的年輕群體中提升信任度。住房與交通問題已成為加拿大全國範圍內的政治焦點,而聯邦資金的注入,可能在未來幾年改變各大城市的面貌。專家指出,從長遠看,這項500億加元基金將成為加拿大曆史上最重要的公共投資之一。它不僅將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也有助於促進區域平衡、改善民生、吸引外資。若執行得當,該基金或將推動加拿大在未來十年內實現經濟結構的“軟著陸”與增長動力的再平衡。然而,若管理不善或投資效率低下,政府也可能在赤字和通脹之間陷入新的財政困境。總體而言,這份預算展示了卡尼政府在“大膽投資”與“財政謹慎”之間的艱難取舍。加拿大正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而這場基礎設施投資浪潮,既是重振信心的信號,也是一場關乎未來方向的政治與經濟考驗。
來源: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canada-budget-includes-nearly-36-billion-local-infrastructure-fund-globe-mail-2025-11-04/?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