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联邦政府即将公布的新预算中,计划设立一项规模高达500亿加元(约合356亿美元)的“本地基础设施基金”,重点投资于住房、交通及医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这项基金被视为总理马克·卡尼政府“重塑加拿大经济结构”的核心举措,意在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来刺激国内需求、推动就业,并减少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过度依赖。


住房危机与交通瓶颈成首要突破口
新基金的最大受益领域将是住房与交通。近年来,加拿大主要城市的房价飙升、租金上涨、供应短缺已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政府希望通过该基金加速可负担住房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地铁、轻轨、公路等交通项目,缓解长期存在的通勤压力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此同时,部分资金还将投向公共医疗体系,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负担。

财政赤字与经济复苏的艰难平衡
尽管联邦政府强调这是“为未来投资”的战略支出,但预算报告显示,2025—2026财年赤字可能在700亿至1000亿加元之间,达到近几十年来的高位。政府计划通过削减某些非关键性项目开支(如缩减植树计划、淘汰老旧军备等)来释放资金。然而,即便如此,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仍引发市场和学界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经济学家指出,若经济增长未能如预期恢复,这笔投资可能会给财政体系带来长远压力。

卡尼称之为“世代性投资”
总理卡尼在预算前夕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份预算代表的是一次“世代性投资”,不仅仅是短期刺激,更是为未来数十年奠定基础的战略布局。他强调,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不断重组的背景下,加拿大必须通过本土投资提升竞争力与独立性。卡尼指出:“我们不能再等待外部增长带动我们,我们需要靠自己的建设重新定义国家的经济引擎。”除了硬件建设,预算还计划拨出约10亿加元,用于吸引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高端科研和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和医疗创新等领域。政府认为,加拿大在气候政策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吸引力,应当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政策留住并吸纳人才,以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

削减植树项目引发环保争议
然而,预算中的部分削减措施也引起争议。政府计划缩减原定到2031年种植20亿棵树的全国植树计划,以节约财政开支并重新分配资源。一些环保组织批评此举“短视”,认为气候政策不应成为财政调整的牺牲品。对此,财政部回应称,政府仍将维持主要减排目标,并通过其他渠道继续推动绿色转型。

基础设施基金背后的政治考量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项基金不仅是经济刺激手段,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卡尼政府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在选民中的支持基础,尤其是在住房负担沉重的年轻群体中提升信任度。住房与交通问题已成为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焦点,而联邦资金的注入,可能在未来几年改变各大城市的面貌。专家指出,从长远看,这项500亿加元基金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重要的公共投资之一。它不仅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也有助于促进区域平衡、改善民生、吸引外资。若执行得当,该基金或将推动加拿大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经济结构的“软着陆”与增长动力的再平衡。然而,若管理不善或投资效率低下,政府也可能在赤字和通胀之间陷入新的财政困境。总体而言,这份预算展示了卡尼政府在“大胆投资”与“财政谨慎”之间的艰难取舍。加拿大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而这场基础设施投资浪潮,既是重振信心的信号,也是一场关乎未来方向的政治与经济考验。

来源: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canada-budget-includes-nearly-36-billion-local-infrastructure-fund-globe-mail-2025-11-04/?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