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房貸大考”。到2026年底,全國近一半的房主將面臨房貸續簽,而疫情時期的超低利率時代已成過去。如今,利率雖開始回落,但多數家庭仍將面對每月多出數百元的還款壓力。銀行、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這波續貸浪潮,會不會引發新的金融風暴?
每月多還$400,家庭預算再受擠壓
根據加拿大央行的數據,在2025至2026年續簽的房貸中,平均月供預計將增加約$400,加拿大TD銀行則估算,這一漲幅約相當於家庭收入的3%。對於許多中產家庭而言,這意味著必須重新安排預算、削減非必要支出,甚至推遲購車或度假計劃。BMO、CIBC與RBC近期財報均透露,房貸拖欠率正在輕微上升。CIBC的房貸拖欠率已升至0.36%,BMO也維持在0.45%。尤其是在安省溫莎(Windsor)等地,汽車產業放緩導致家庭收入受壓,部分房主還款壓力明顯增加。
銀行:形勢緊張但可控,大部分客戶可承受
盡管風險上升,但加拿大主要銀行普遍表示“情況可控”。TD銀行首席風險官 Ajai Bambawale 在紐約巴克萊全球金融會議上指出,約64%的客戶在2026年續貸後月供將下降,因為利率近期已經回落。對於月供上升的客戶,增幅也在“壓力測試範圍內”,大約僅占家庭收入的3.5%。Scotiabank 同樣樂觀。首席風險官 Phil Thomas 表示,目前客戶月供平均比貸款初期增加約$200,但預計明年將下降到約$130,“房貸市場正在逐步回歸平穩。”

借款人仍有緩衝:資產積累與高信用分護航
各大銀行強調,加拿大家庭的整體財務狀況仍穩健。CIBC披露,其無保險房貸的平均貸款價值比(LTV)僅為50%,意味著多數房主擁有充足的房屋淨值。RBC也指出,其房貸客戶平均信用分接近800分,反映出償付能力依然強勁。“我們的組合整體仍健康。”RBC首席財務官 Katherine Gibson 說,“部分地區確實承壓,但總體風險水平符合預期。”
銀行策略轉向“穩健經營”,不再盲目擴張
面對龐大的續貸潮,加拿大銀行開始調整策略,從“追求市場份額”轉向“優先穩健利潤與信用質量”。National Bank 通過旗下美國子公司 Credigy 擴大低風險房貸投資,目標客戶為信用分高、負債率低的借款人。Scotiabank 與TD也明確表示,將控製放貸節奏,優先管理資產質量。
購房仍難,降息未必能“救市”
即便利率下行,購房壓力仍讓許多加拿大人喘不過氣。RBC的最新房屋可負擔指數顯示,盡管草原省份市場逐步回歸正常,但多倫多、溫哥華和維多利亞依然是全國最難負擔的地區。全國平均家庭需拿出**53.6%**的收入來支付房屋相關開支,仍遠高於疫情前水平。
Scotiabank認為,未來幾年不會出現“立竿見影”的緩解,但通脹回落與利率下降正慢慢修複市場信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和的複蘇過程,而不是迅速反彈。”Thomas說。未來18個月將成為加拿大房貸市場的關鍵考驗期。雖然平均月供上漲、部分地區拖欠增加,但強勁的房屋淨值、穩健的信用質量以及逐步回落的利率,為金融體係提供了緩衝。然而,風險依然存在——若經濟放緩、就業惡化或利率下降幅度不及預期,家庭債務壓力可能再度爆發。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言:“這次續貸浪潮,也許不會掀翻加拿大的金融體係,但它足以決定未來幾年——加拿大人能否繼續安睡在自己的房子裏。”
內容來源:https://www.canadianmortgagetrends.com/2025/10/canada-faces-400-mortgage-payment-spike-how-banks-are-preparing-for-the-renewal-st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