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通脹似乎又回來了。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0月全國年通脹率升至2.4%,高於上月預期,也超過央行2%的目標中點。雖然仍在容忍區間(1%到3%)內,但這次“小幅回升”立刻讓市場神經緊繃——就在加拿大央行剛宣布降息幾天後,物價卻又上行,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新一輪壓力的開始?
油價、房租、菜價齊漲:加拿大人感受“錢包發燙”
從汽油到雜貨,再到住房開支,加拿大人幾乎感受到全面漲價。油價上漲讓通勤成本增加,食品價格因為極端天氣與運輸成本攀升而持續高企,而租金與房貸利息仍在吞噬家庭預算。經濟學家表示,這一切疊加,構成了“頑固型通脹”的典型特征——不是因為消費過熱,而是因為供給鏈、能源價格和住房問題共同推波助瀾。“人們會發現,雖然工資沒變,賬單卻越來越厚。”多倫多經濟顧問 Lisa Chen 說,“這不是衝擊性的通脹,但它足以讓普通家庭的生活壓力明顯上升。”
央行陷入兩難:降息刺激經濟,還是加息控通脹?
加拿大央行過去幾個月接連降息,把基準利率降到2.25%,希望刺激疲軟的經濟和冷淡的就業市場。但如今通脹又抬頭,這讓央行陷入進退維穀——繼續降息,可能會讓物價再度飆升;而若重新收緊貨幣政策,經濟複蘇恐怕又會熄火。不少市場人士預測,央行可能暫時“踩刹車”,在未來幾個月維持利率不變,以觀察通脹是否持續走高。投資人開始押注,如果11月和12月的通脹數據依然高於2.3%,央行或將在明年春季重新考慮加息。
行業冷熱不均:誰在通脹中笑?誰在吃苦?
通脹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分化明顯。超市、加油站、折扣零售商如 Loblaw、Dollarama、Couche-Tard 等可能受益,因為消費者更傾向於精打細算,優先購買生活必需品。而高端品牌、奢侈品零售以及新房開發商則日子難過——消費者勒緊錢包,房貸負擔又重,市場需求明顯下滑。與此同時,加元近期的波動也成為隱憂。降息往往導致加元貶值,而貶值又會推高進口成本,使通脹壓力雪上加霜。
曆史的回聲:通脹真能就此“軟著陸”嗎?
過去的幾十年裏,加拿大央行曾多次面對類似困境。上世紀80年代的高通脹讓央行不得不將利率抬高到20%,疫情後的2022年也經曆過8%的價格暴漲。如今的2.4%當然遠不及那些瘋狂年份,但它提醒人們:通脹從不輕易消失,它總會在你放鬆時卷土重來。
2025年的冬天,會更貴嗎?
眼下,加拿大央行面前的路變得微妙——是堅持降息、扶助脆弱的經濟?還是提前防守,防止通脹重新爆發?兩條路,都充滿風險。正如一位市場分析師所說:“如果連2.4%的通脹都按不住,那這個冬天,或許不隻是天氣在變冷——我們的錢包,也要開始降溫了。”
內容來源:https://markets.financialcontent.com/streetinsider/article/marketminute-2025-10-31-canadas-inflation-edges-up-to-24-in-october-2025-prompting-boc-scrutiny?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