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通胀似乎又回来了。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年通胀率升至2.4%,高于上月预期,也超过央行2%的目标中点。虽然仍在容忍区间(1%到3%)内,但这次“小幅回升”立刻让市场神经紧绷——就在加拿大央行刚宣布降息几天后,物价却又上行,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新一轮压力的开始?

油价、房租、菜价齐涨:加拿大人感受“钱包发烫”

从汽油到杂货,再到住房开支,加拿大人几乎感受到全面涨价。油价上涨让通勤成本增加,食品价格因为极端天气与运输成本攀升而持续高企,而租金与房贷利息仍在吞噬家庭预算。经济学家表示,这一切叠加,构成了“顽固型通胀”的典型特征——不是因为消费过热,而是因为供给链、能源价格和住房问题共同推波助澜。“人们会发现,虽然工资没变,账单却越来越厚。”多伦多经济顾问 Lisa Chen 说,“这不是冲击性的通胀,但它足以让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明显上升。”

央行陷入两难:降息刺激经济,还是加息控通胀?

加拿大央行过去几个月接连降息,把基准利率降到2.25%,希望刺激疲软的经济和冷淡的就业市场。但如今通胀又抬头,这让央行陷入进退维谷——继续降息,可能会让物价再度飙升;而若重新收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恐怕又会熄火。不少市场人士预测,央行可能暂时“踩刹车”,在未来几个月维持利率不变,以观察通胀是否持续走高。投资人开始押注,如果11月和12月的通胀数据依然高于2.3%,央行或将在明年春季重新考虑加息。

行业冷热不均:谁在通胀中笑?谁在吃苦?

通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化明显。超市、加油站、折扣零售商如 Loblaw、Dollarama、Couche-Tard 等可能受益,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精打细算,优先购买生活必需品。而高端品牌、奢侈品零售以及新房开发商则日子难过——消费者勒紧钱包,房贷负担又重,市场需求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加元近期的波动也成为隐忧。降息往往导致加元贬值,而贬值又会推高进口成本,使通胀压力雪上加霜。

历史的回声:通胀真能就此“软着陆”吗?

过去的几十年里,加拿大央行曾多次面对类似困境。上世纪80年代的高通胀让央行不得不将利率抬高到20%,疫情后的2022年也经历过8%的价格暴涨。如今的2.4%当然远不及那些疯狂年份,但它提醒人们:通胀从不轻易消失,它总会在你放松时卷土重来。

2025年的冬天,会更贵吗?

眼下,加拿大央行面前的路变得微妙——是坚持降息、扶助脆弱的经济?还是提前防守,防止通胀重新爆发?两条路,都充满风险。正如一位市场分析师所说:“如果连2.4%的通胀都按不住,那这个冬天,或许不只是天气在变冷——我们的钱包,也要开始降温了。”

内容来源:https://markets.financialcontent.com/streetinsider/article/marketminute-2025-10-31-canadas-inflation-edges-up-to-24-in-october-2025-prompting-boc-scrutiny?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