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拍摄于大多伦多地区旺市(Vaughan)的“假乞丐”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两名身穿黑衣、手持乞讨牌的女子从一辆崭新的SUV中走下,随后步行至街口开始举牌乞讨。此事迅速引发公众对“职业乞讨”现象的强烈关注与愤怒。
据网友称,视频拍摄地点位于Woodbridge地区HWY7十字路口。一名拍摄者记录下,两名打扮朴素的女性从一辆状态极佳的SUV车中下车,随后一前一后走向街角开始“工作”。其中一人边走边整理“工牌”,另一人则早已熟练地走向红绿灯前等待乞讨。

“她们穿着破旧,其实是伪装好的,根本不是无家可归的人。”拍摄者愤怒地在视频中说。“这完全是在利用大家的同情心骗钱。”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广泛共鸣,许多评论揭露了他们曾遭遇类似情况的经历:
- “我给她牛奶和食物,她不要,就只要钱。”
- “7号公路上常看到她,手里还抱着个孩子。”
- “他们一个月可能赚五六千现金,还不交税。”

部分网友甚至详细“算账”,指出如果每两个红绿灯周期能收到一次捐款,一小时可得30加元,日收入可达240加元,一个月轻松破5000元,且全为现金、不缴税。
也有居民指出,这类“假乞讨”并非偶发个案,而是已形成“团伙化、组织化”。不少人怀疑这些乞讨者是一个“有组织的吉普赛团伙”,不仅频繁出没于旺市、万锦、Markham等地交通路口,还被爆出在超市偷钱包、混入灾后重建住宅区盗窃,甚至有借“情感拥抱”手法盗走老人首饰的报道。
不少网友表示,真正需要帮助的无家可归者通常出现在多伦多市中心,而且更愿意接受食物和饮品,而不是一味索要现金。“装穷骗钱的伎俩令人愤怒,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蒙羞。”有评论这样写道。
也有网友将问题指向社会政策:“这群人很可能还在领取政府救济、住房补贴、使用食品银行和免费医保,却仍靠职业化乞讨牟利。”
事件引发民众唿吁政府和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一些网友建议,应加大对交通要道乞讨行为的执法力度,必要时追查是否存在诈骗、偷窃或非法组织行为。同时,唿吁公众保持同情心的同时,也需提高辨别力,不让善意被滥用。
文章来源: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