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以一句“我們必須改造經濟”結束了他首次亞洲訪問之旅。這場曆時多日的出訪,既是他就任後首次亮相國際舞台,也被視為為即將公布的加拿大預算案鋪路——一份意在“重塑國家經濟結構”的關鍵文件。


對美依賴要“脫鉤”?卡尼要讓加拿大更有韌性

卡尼在多場會議上強調,加拿大必須從“依賴單一貿易夥伴”轉向更加多元、能抵禦全球衝擊的經濟體。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機會來自於重新定義各國如何貿易、如何合作、以及如何共同建設新的技術生態。”言下之意——加拿大要擺脫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脆弱格局。

他在與東盟、韓國、中國等國領導人會晤時,主推自由貿易合作,並宣布加拿大計劃在一年內與泰國、菲律賓及東盟整體達成自貿協議。此外,加拿大與韓國簽署了防務與安全夥伴協議,並將於明年派出貿易代表團訪問首爾。

與習近平會面,關係“破冰”信號明顯

此行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卡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雙方均稱此次會談是中加關係“轉折性時刻”。卡尼表示,加拿大歡迎中國投資,並強調“加拿大是一個穩定可靠的投資目的地”。這番表態被外界視為卡尼政府在地緣緊張局勢下對亞洲的“重新開放姿態”。

他同時宣布,加拿大已正式提出將在2029年主辦APEC峰會,這將是自1997年溫哥華之後的首次。

學者批評:不要隻在“被逼無奈”時想起亞洲

然而,卡尼的“亞洲戰略”也引發國內批評。智庫專家 Jonathan Berkshire Miller 指出,卡尼此次出訪的表述讓人感覺加拿大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摩擦“才想起要與亞洲接觸”,這在外交上顯得“過於被動”。

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安德烈亞斯·肖特(Andreas Schotter)也認為,僅靠外交訪問是不夠的:“加拿大需要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行動,例如增加駐外貿易專員,幫助企業真正打入亞洲市場。”他指出,加拿大過去十年在亞洲的存在感“遠不如同等規模的國家”,必須主動出擊,而非等待機會。

預算案成“生死考”:卡尼能否挺過議會考驗?

卡尼的亞洲之行結束後,他將立即回國,在下周向國會提交他任內首份預算案。這份預算將詳細說明加拿大如何“轉型經濟”,實現多元化與創新驅動。他稱這份預算“在全球經濟關鍵時刻至關重要”,並強調“這不是一場遊戲”。

不過,這份預算案要想通過,仍需反對黨支持,否則可能導致政府垮台並觸發提前選舉。卡尼被問及是否準備為預算打一場選戰時,隻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

“我隨時準備為正確的事情而戰。”

隨著預算日逼近,加拿大的未來方向也愈發清晰:這是一次關於信任、結構與方向的“大考”——卡尼能否帶領加拿大真正擺脫對美依賴、在亞洲找到新的增長引擎?全球都在觀望。

內容來源:

https://www.biv.com/news/economy-law-politics/carney-ends-asia-trip-pledging-to-transform-economy-through-budget-diversification-11430544?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