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近來頻繁提到一個沉重的詞——“犧牲”(sacrifice)。他警告,加拿大即將進入一個不得不“做出取舍”的階段,政府、企業乃至普通家庭都將面臨痛苦的選擇。這一信號,也為下周即將公布的聯邦預算定下了前所未有的基調。
卡尼:“我們必須少做想做的事,多做必須做的事”
在渥太華大學的一場演講中,卡尼罕見地直言不諱:“未來三年,我們將通過削減浪費性開支、提高效率來實現財政平衡。但事實是,即使這樣,我們仍要放棄一些想做的事,以便能集中資源去做那些必須完成的事。”這番話,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即將到來的財政緊縮信號。
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立即反擊,稱這是一場“犧牲演講”,指責政府讓年輕一代為財政錯誤埋單。然而,卡尼並未將“犧牲”限定於任何群體,而是暗示**整個國家都要面對“少一些享受、多一些擔當”**的現實。
加拿大財政面臨轉折:削減支出高達200億加元?
雖然加拿大遠未陷入財政危機,但政府的支出壓力確實在累積。卡尼政府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削減約150億至200億加元開支,這將是自保羅·馬丁1990年代削減浪潮以來最大規模的財政壓縮。與此同時,國防、住房與基礎設施投資仍在增長——如何“在不增加債務的前提下做更多事”,成為這份預算的最大難題。
預算赤字預計將高於去年預期,但政府希望通過結構性改革與開支調整來避免加稅或債務爆炸。卡尼此前已暗示,谘詢服務、政府合同及行政支出可能成為首輪“犧牲”對象,但外界普遍認為,真正的削減將不止於此。
“犧牲”意味著什麼?加拿大或將進入現實主義財政時代
政治人物鮮少公開談論“犧牲”。上一次加拿大政府在重大經濟政策中使用這一表述,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財政部長吉姆·弗萊厄蒂(Jim Flaherty)。卡尼的直言,標誌著他希望將公眾拉入一個更誠實的對話——關於優先級、責任與限製。他認為,加拿大必須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通過短期的陣痛來換取長期的競爭力。“我們將始終坦率面對挑戰,也會坦率談論我們的選擇。”卡尼在演講中說。
潛在選項:加稅、削補貼,還是調整福利?
政策專家指出,若政府真的要“做減法”,可行路徑包括提高消費稅(GST)或調整老年福利。例如,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保羅·科肖(Paul Kershaw)建議,取消高收入人群的老年保障金與稅收減免,可節省約140億加元。然而,類似改革曆來爭議極大。而政治層面,若預算案無法在下周順利通過,卡尼政府可能面臨信任投票失敗、甚至提前大選的風險。卡尼對此回應堅定:“我百分之百確信,這份預算是為國家、為當下最正確的選擇。這不是遊戲。”
結語:一個誠實的時代正在開始?
在經曆多年高支出與全球經濟震蕩後,加拿大終於迎來一次必須“做出艱難選擇”的時刻。卡尼提出的“犧牲論”,或許正預示著一種新的政治氣候——少些口號,多些現實;少些許諾,多些取舍。未來幾周,加拿大人將看到這份預算到底意味著什麼:隻是象征性的削減,還是一次真正的財政轉型?而那個被卡尼反複提到的問題,也開始回蕩在全國——我們,準備好犧牲了嗎?
內容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polievre-budget-sacrifice-analysis-9.696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