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可能正走到一個關鍵轉折點。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將開庭審理兩起挑戰總統關稅合法性的案件,這場聽證會不僅關係到特朗普的核心經濟政策,更可能決定未來美國總統是否還能“單方面發動貿易戰”。特朗普本人甚至表示,這場官司“極為重要”,他可能親自出席庭審——這在美國史上前所未有。


最高法院開庭:總統權力VS法律界限的較量

這兩起案件由美國本土企業 V.O.S. Selections(葡萄酒進口商)與 Learning Resources(教育玩具製造商)提起。它們認為,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征收的全球關稅,超越了總統權限範圍。該法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調控對外貿易,但從未被用於大規模征稅。杜克大學國際商法教授 Tim Meyer 指出:“IEEPA 的文本裏甚至沒有‘tariff(關稅)’這個詞。”他警告,如果法院支持政府的解釋,總統未來可能隨時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在周六頒布新關稅,周一就讓進口商開始繳稅。特朗普方面辯稱,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本身就是“國家緊急狀況”,因此他有權采取措施保護製造業。但專家質疑,這一理由在法律上極為牽強,因為貿易逆差已經存在數十年。

特朗普的“關鍵賭注”:敗訴或撕裂經濟版圖

若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濫用 IEEPA 權力,不僅他以關稅為威脅簽下的貿易協議可能被推翻,美國政府過去數年征收的數千億美元關稅也可能被迫退還,財政赤字將急劇擴大。更糟的是,特朗普賴以支撐“重振製造業”的經濟策略將面臨崩塌。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上宣稱,如果法院判他敗訴,美國將陷入“新的大蕭條”,“整個國家都將被摧毀”。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言辭既是政治施壓,也在為可能的不利結果鋪墊輿論。

專家分歧:法院會否對總統“動刀”?

大多數法學專家認為,最高法院很可能對政府的說法持保留態度。Meyer指出:“如果法院支持特朗普,這意味著未來總統可借此名義征收各種稅種,從碳稅到運輸附加費,無所限製。”然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Alan Wolff 則預測,政治壓力可能讓法院最終傾向維持現狀。“我寫過反對總統關稅的法庭陳述,但老實說——我不會押注特朗普輸。”

加拿大影響幾何?間接受益但難徹底解套

對加拿大而言,這場官司雖在美國上演,卻意義重大。特朗普對加拿大鋼鐵、鋁、木材與汽車產業的高額關稅,雖不在此次聽證範圍(它們依據的是《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但若最高法院限製總統使用 IEEPA 的權力,將為加拿大未來提起新訴訟打開大門。有分析指出,如果法院裁定特朗普“未能證明國家緊急狀態存在”,那麼他對加拿大鋼鋁征收的“國家安全關稅”理由將被削弱。但若法院僅認定“IEEPA 不適用於征稅”,對加拿大的實際影響則有限。這場判決,或改寫全球貿易權力平衡?

這場審理,不僅是特朗普經濟政策的生死局,更是關於美國總統權力邊界的一次重大檢驗。倘若最高法院否定特朗普的做法,將重塑行政權與國會權之間的界線;若法院支持他,美國未來的貿易與外交手段可能更加單邊化。

正如一位學者所言:“11月5日的聽證,不隻是關於關稅,更是關於權力——誰才真正能決定美國與世界的貿易命運?”

內容來源:

https://www.thestar.com/politics/federal/could-the-u-s-supreme-court-end-trumps-tariff-war/article_6ba7985b-a2fc-4b6e-bb15-c564f835c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