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0日淩晨約3:50,一架由 Emirates SkyCargo 編號 EK9788、由 ACT Airlines 代運營的 Boeing 747 400 貨機從迪拜起飛抵達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香港國際機場)北跑道著陸時偏離徑道、突破跑道外圍圍欄,與一輛機場安保巡邏車相撞後一同跌入海中。事故造成巡邏車內兩名機場工作人員不幸身亡,機上四名機組成員獲救且無明顯重傷。
關鍵細節:
飛機當時並未裝載貨物,由租賃方式(wet lease)由 ACT Airlines 代表 Emirates 操作。巡邏車輛在跑道外、安保道路上正常行駛;飛機構偏後撞上該車後,車隨飛機一並墜入海中。機場當局表示,巡邏車「絕無衝上跑道」行為。飛機落水後機身斷裂,部分機體懸浮於海面。北跑道暫時關閉,機場另外兩條跑道仍維持營運。天氣、跑道狀況在事發時皆被官方稱為正常,無特別惡劣狀況。事故原因目前由 Air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uthority(香港空難調查局)展開包括飛機係統、操作流程、維修狀況等多維度調查。
為何不隻是一起“跑道偏離”事故?
首先,這起事故將“地面車輛與飛機”從通常意義的分離區域意外連接起來:跑道外的安保車輛一旦被卷入飛機事故鏈條,其安全管理、區域劃分、緊急響應均遭到重新審視。其次,即便機上人員安全脫離,地面人員遇難凸顯機場運營風險依然存在。再者,這一事件發生在亞洲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之一,對機場整體安全體係和公眾信任造成衝擊。
對航空與地面安全的警示:
地面安保車輛的行駛路徑與飛機滑行/著陸區的物理與操作距離必須足夠安全,任何偏差都可能釀成災難。飛機失控或偏離跑道後,是否撞地面設施、是否落水或阻礙其他交通流,是事故嚴重程度的重要決定因素。機場在多起突發情況下必須快速啟動應急響應,包括海上救援、機組人員救護、地面人員救援、跑道檢查等。對租賃飛機、跑道基礎設施、飛機維修曆史的審查不可忽視,尤其在老舊機齡機型(如該機架已有30+年曆史)參與高頻運營時。
內容來源: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argo-plane-slides-off-runway-hong-kong-scmp-reports-citing-police-2025-10-19/?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