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0日凌晨约3:50,一架由 Emirates SkyCargo 编号 EK9788、由 ACT Airlines 代运营的 Boeing 747 400 货机从迪拜起飞抵达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香港国际机场)北跑道着陆时偏离径道、突破跑道外围围栏,与一辆机场安保巡逻车相撞后一同跌入海中。事故造成巡逻车内两名机场工作人员不幸身亡,机上四名机组成员获救且无明显重伤。


关键细节:

飞机当时并未装载货物,由租赁方式(wet lease)由 ACT Airlines 代表 Emirates 操作。巡逻车辆在跑道外、安保道路上正常行驶;飞机构偏后撞上该车后,车随飞机一并坠入海中。机场当局表示,巡逻车「绝无冲上跑道」行为。飞机落水后机身断裂,部分机体悬浮于海面。北跑道暂时关闭,机场另外两条跑道仍维持营运。天气、跑道状况在事发时皆被官方称为正常,无特别恶劣状况。事故原因目前由 Air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uthority(香港空难调查局)展开包括飞机系统、操作流程、维修状况等多维度调查。

为何不只是一起“跑道偏离”事故?

首先,这起事故将“地面车辆与飞机”从通常意义的分离区域意外连接起来:跑道外的安保车辆一旦被卷入飞机事故链条,其安全管理、区域划分、紧急响应均遭到重新审视。其次,即便机上人员安全脱离,地面人员遇难凸显机场运营风险依然存在。再者,这一事件发生在亚洲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之一,对机场整体安全体系和公众信任造成冲击。

对航空与地面安全的警示:

地面安保车辆的行驶路径与飞机滑行/着陆区的物理与操作距离必须足够安全,任何偏差都可能酿成灾难。飞机失控或偏离跑道后,是否撞地面设施、是否落水或阻碍其他交通流,是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机场在多起突发情况下必须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包括海上救援、机组人员救护、地面人员救援、跑道检查等。对租赁飞机、跑道基础设施、飞机维修历史的审查不可忽视,尤其在老旧机龄机型(如该机架已有30+年历史)参与高频运营时。

内容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argo-plane-slides-off-runway-hong-kong-scmp-reports-citing-police-2025-10-19/?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