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TV新聞報道了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在未說明原因的情況下,終止一位合作數十年的客戶賬戶後,已有超過100人站出來分享自己被銀行“解約”的經曆。


多名客戶被無故“斷交”

來自安省Alliston的**托馬斯·納薩布(Tomas Nassab)**告訴CTV新聞,上個月他收到RBC的信件,通知銀行將終止與他的業務關係,並給他30天時間關閉賬戶、轉走存款。自報道發布後,CTV新聞陸續收到數十位客戶的類似反饋。他們表示自己擁有信用卡、信用額度、儲蓄賬戶、商業賬戶及支票賬戶,卻都收到了銀行寄來的“賬戶關閉信”,且信中沒有任何解釋原因。有些人不解:他們一向按時還款、沒有透支記錄,自認是“模範客戶”;也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對銀行服務提出過合理投訴才被“報複性關戶”。

73歲女士:兩周通知關戶,養老金差點無處可去

現年73歲的**卡蘿·汗(Carol Khan)告訴CTV新聞多倫多分部,她收到蒙特利爾銀行(BMO)**通知——僅給她兩周時間關閉賬戶。這讓她來不及聯係政府更改養老金發放賬戶。信中提供了一個聯係電話,但當她撥打過去時,客服告訴她“無能為力”。“我開始發抖,心想‘怎麼回事?’我在BMO將近50年了,房子是自己的,賬戶裏有免稅儲蓄(TFSA),從沒拖欠過款項,什麼都沒有觸發這種事。”最終,BMO給了她一些延期時間,好讓養老金可以順利轉入她在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的新賬戶。但汗女士說,整個經曆讓她感到“非常屈辱”

另一位客戶:賬戶被關,隻因“不符合風險偏好”?

62歲的**羅伯·帕爾弗裏(Rob Palfrey)**表示,他在BMO開了一個支票賬戶約五年,用於支付房租及贍養費。今年9月中旬,他收到銀行來信,通知將於10月16日終止與他的銀行關係。信中寫道:“我們已確定您的個人或商業活動超出了我們的風險偏好,因此我們無法繼續維持銀行關係。”

帕爾弗裏對銀行沒有明確說明原因感到憤怒:“是因為我隻有一個賬戶、沒有信用卡或貸款,他們賺不到錢?隨便,關就關吧,但我想知道為什麼。”

BMO在回應CTV新聞時並未針對個案評論,僅表示:“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決定,會綜合考慮監管要求與銀行自身的風險偏好。”

 為什麼銀行會“解約”客戶?

與感情關係不同,銀行與客戶的關係是商業契約,銀行沒有義務解釋為何關閉賬戶。加拿大銀行服務監察專員(OBSI)指出:“銀行可以終止與任何客戶的關係,就像客戶也可以隨時關閉賬戶一樣。”多倫多大學金融學教授安德烈亞斯·帕克(Andreas Park)解釋說,客戶被“去銀行化”(debanked)的原因可能很簡單,比如辱罵或不當對待銀行員工。他同時指出,近期多倫多道明銀行(TD)因反洗錢監管問題被罰數十億美元後,加拿大各大銀行的風控更加嚴格,對客戶資金來源與交易流向的敏感度提升。“銀行需要為每位客戶建立風險畫像。如果某客戶頻繁從國外彙入資金,尤其來自監管較寬鬆的國家,就可能被視為風險對象。即便沒到必須舉報或調查的程度,銀行也可能決定結束關係。”帕克還提到,頻繁出入賭場或接收加密貨幣交易所資金,也可能觸發風險警報。銀行通過自動化係統分析大量數據,一旦客戶風險評分超出閾值,就可能被標記為需進一步審查或直接“解約”。“銀行在公眾生活中地位特殊,他們理應說明原因,尤其是在客戶未有不當行為的情況下。”帕克說。

監察機構:銀行通常不解釋原因

根據銀行服務與投資監察專員(OBSI)的規定,銀行一般不會說明為何關閉賬戶。“多數賬戶協議都寫明,銀行可在未說明原因的情況下關閉賬戶。”隻有在賬戶透支或涉嫌違規使用時,部分銀行會主動告知理由。根據OBSI的統計,自2019年11月以來,所謂“關係終止”(Relationship-ended)或“去銀行化”(debanking)案件,已進入其銀行投訴前五名。近六年來,共有 419起相關案例。其中約60%涉及關閉個人儲蓄或支票賬戶,約27%涉及信用卡。2023年:108起,占銀行案件總量的 4.53%。2024年:94起,占總量的 3.68%。監察專員表示,銀行通常會提前30天通知客戶,以便他們有時間轉移賬戶。但在極少數情況下,銀行也可能直接關閉賬戶並寄回餘額。OBSI發言人**馬克·賴特(Mark Wright)**表示,大多數情況下,銀行在程序上“已給予合理通知”。如果發現銀行處理不當,他們會建議補償。

來源:https://www.ctvnews.ca/toronto/article/can-a-canadian-bank-end-a-relationship-with-a-customer-without-saying-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