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26歲的喬丹·貝克勒在多倫多King West購買了一套約60萬元的一居室公寓,原計劃在30歲前換成獨立屋。然而他選用了浮動利率貸款,卻在2022年利率暴漲後陷入財務困境。加拿大全國加息至5%,通脹一度高達8.1%,使得他每月房貸支出增加了約500元。

圖片來源·:James MacDonald/Bloomberg
為了維持生計,他一度白天任教、晚上打工,甚至遠赴澳洲工作一年,將公寓出租維持供款。如今29歲的他已回到多倫多,和女友依然住在這套小單位裏。兩人計劃結婚、生育,但面對公寓虧本出售和高房價升級之間的兩難,感到前路迷茫。
貝克勒的處境並非個案。在多倫多地區,越來越多年輕買家被困在現有房屋中。根據Equifax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安省有超過11,000宗房貸出現違約。而加拿大央行近日警告,如果中美貿易戰繼續加劇,加國家庭的房貸拖欠情況可能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
雖然央行自去年6月以來已連續七次降息至2.75%,但對不少早前鎖定高利率的買家而言,幫助有限。部分貸款機構指出,越來越多借款人申請延長攤還期至30年,以減輕月供壓力。然而此舉也意味著支付更多利息,陷入長期債務困局。
特別是在多倫多公寓市場,掛牌量居高不下,需求卻大幅下降。公寓除了貸款本身,還需承擔物業費、保險與地稅,使得買家興趣降低。許多小戶型單位業主即便想換房,也因無法出售或無法負擔新房而陷入停滯。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新移民家庭身上。一位來自密西沙加的居民在2021年以近90萬元價格購入基奇納的三居室,並支付高於叫價的金額。她表示因利率高企和開支增加,月供超過4000元,幾乎耗盡家庭大部分收入。
部分地產經紀承認,以往在市場過熱時,有些從業者更關注成交而非客戶長期承受能力。而今的市場分化嚴重,想“上車”的買家變少,許多年輕人即使具備學曆與穩定收入,也難以積累首付款或承擔月供。
根據最新數據,多倫多地區平均非房貸債務已升至2.1萬元,首次置業者的平均年齡接近40歲。理財專家指出,越來越多年輕人感到“進退兩難”,他們的生活被高額房貸壓得透不過氣,難以前行。
貝克勒表示,他與女友雖都有碩士學曆,還打兩份工,仍然覺得“落後於時代”。他們目前考慮搬離多倫多,前往Orangeville、Halton或Cambridge,但那裏的房價也未必負擔得起。
他坦言:“我想買房、想有孩子,但我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負擔得起這一切。這種不確定感很可怕。”
文章來源:https://www.cp24.com/news/2025/05/11/my-financial-life-was-turned-upside-down-toronto-homeowners-stuck-in-a-market-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