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招:标准化设计加速建房
加拿大政府最新推出的“住房设计目录”(Housing Design Catalogue),由加拿大房贷与住房公司(CMHC)负责制定,目标是在全国范围推广50款“预审批”房屋蓝图,涵盖排屋、多户住宅及附属套房(ADU)。这项计划被称为加快住房建设的“捷径”——统一设计、减少审批流程,让开发商和市政府能更快动工,以缓解住房短缺与审批积压问题。Carney表示,这些设计“简单、实用、成本低”,旨在帮助更多家庭更快拥有可负担住房。

公众炸锅:从“可负担”到“像军营”?
然而计划一公布,社交媒体瞬间炸开锅。网友纷纷吐槽这些样板房“千篇一律”、“毫无灵魂”。
有人调侃它们像“北欧监狱”或“东欧社会主义公寓”,也有人讽刺这是“加拿大版的盒子社区”。
更有评论指出,这些小户型(起步仅493平方英尺)根本无法满足家庭生活需求——“设计再快,也别快成仓库。”
政策初衷:建得快、住得起
尽管批评声浪汹涌,政策的出发点仍是现实的。加拿大的住房危机已愈演愈烈——审批慢、建房贵、供应滞后。政府希望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让开发商可以直接套用蓝图,不必每个项目都重新设计、报批。这种“模块化”方案在美国、日本等地已有先例,有助于在城市内部提升密度、推动小型住宅项目落地。
分歧焦点:速度与品质能否兼得?
支持者认为,这种“快建模式”能真正带来新供应,让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住”;但批评者担忧,这样的设计可能催生“千城一面”的冷漠社区,忽视居住体验、自然采光与公共空间。他们认为,住房不仅是居所,更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不能为了数量牺牲生活质量”。房子能建得快,人心得跟得上Carney的“住房设计目录”无疑是一场政策层面的创新尝试——它让“建得起”成为可能,却也引发“住得好”的担忧。在房荒与高房价的现实夹缝中,加拿大的住房政策正在寻找平衡:如何在速度、成本与品质之间,找到不让人觉得自己住在‘盒子里’的答案。
内容来源:
https://www.narcity.com/canada-housing-design-catalogue-mark-carney-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