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本周開啟任內首次亞洲外訪,行程涵蓋東盟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此行目標十分明確:為加拿大爭取關稅減免、拓展新出口市場、推動印太戰略落地。在美加貿易關係急劇緊張的背景下,這趟“外交試水”被視為對特朗普高關稅政策的直接回應。


核心目標:減關稅、拓市場、穩信心

Carney 強調,加拿大必須“降低貿易壁壘、恢複全球信任”,同時減少對美國市場的單一依賴。他計劃與多國領導人商討關稅問題、供應鏈合作及可持續能源投資,尤其希望通過與東盟國家及中國的溝通,為加方企業開辟更穩定的出口通道。

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是經濟議程,更是外交信號——加拿大要重新定義自己在全球貿易版圖中的位置。

障礙重重:美國壓力仍是最大變數

然而,Carney 面臨的挑戰同樣巨大。一方面,美國的關稅政策持續升級,使加拿大製造業和資源出口承受沉重負擔;另一方面,加拿大若積極深化亞洲合作,可能被華盛頓視為“戰略偏離”,進一步引發摩擦。此外,與亞洲各國建立實質性合作,還需跨越地理距離、監管差異及供應鏈整合等長期障礙。

戰略信號: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

此次亞洲之行標誌著加拿大對外貿易策略的重大轉向——從被動應對美國政策,轉為主動開拓新市場。Carney 政府希望借此機會展示決心:無論貿易環境多麼複雜,加拿大都不再隻是北美供應鏈的“附庸”,而是一個能獨立布局、靈活應變的全球參與者。

亞洲之行,能否成為加拿大經濟“再出發”的起點?

Carney 帶著“減關稅、促出口”的使命踏上亞洲之旅,這既是一場外交冒險,也是一場經濟押注。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與國內製造業的期待,這趟旅程或許將決定加拿大未來數年的貿易走向。問題在於——這次轉向,真能為加拿大打開一條擺脫關稅陰影的新通道嗎?

內容來源:

https://www.ctvnews.ca/world/trumps-tariffs/article/tariff-relief-trade-expansion-are-priorities-for-carneys-first-trip-to-asia-as-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