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社區會議引發的激烈爭論

在多倫多東威洛代爾(East Willowdale)的一個寧靜社區,鄰居們集體行動,帶著近百封反對信出現在北約克的調整委員會會議上。他們擔心,一項新的多戶住宅(multiplex)計劃會改變社區的環境——從垃圾處理、停車位不足,到租戶的到來,都讓他們感到不安。“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我們隻想守護獨立屋的寧靜。”一位居民這樣說。


擬建項目:四戶住宅加花園套房

爭議的焦點是一處位於**奧利夫大道226號(226 Olive Ave.)**的地塊,靠近芬奇東街(Finch Ave. East)與貝維尤大道(Bayview Ave.)。業主計劃拆除現有的一層平房,重建一棟四戶住宅(fourplex)並附帶花園套房(garden suite)。業主之子巴巴克·梅瑪爾奇(Babak Memarchi)表示,“這是為了建造一處多代同堂的家庭住宅,我們已經盡力回應鄰居們的擔憂。”

政策背景:多戶住宅條例旨在緩解住房危機

2023年,多倫多市通過了“多戶住宅條例”(Multiplex Bylaw),目的是讓更多社區,尤其是市中心以外的地區,能興建更靈活、可負擔的住房類型,以緩解長期的住房危機。然而,由於該提案在綠化和土地覆蓋率等方面略微超出規定,必須先經過“調整委員會”(Committee of Adjustment)的批準。會議上,盡管委員會提醒居民,討論僅限於技術性問題(如地塊覆蓋率等),但許多與會者仍質疑“多戶住宅是否該存在於他們的街區”。

郊區反應冷淡,市中心仍最活躍

《多倫多星報》分析發現,自條例實施以來,全市共有 577 個多戶住宅項目獲得批準,但多數仍集中在原本人口密集的核心地區。相反,原計劃應重點發展的郊區,批準數量遠低於預期。

郊區“遇冷”:政策落地難,心理門檻更高

盡管多戶住宅政策原本意在推動住房多樣化,但在多倫多的許多郊區社區,它卻遭遇了“冰點級”的反應。

首先是地方限製和程序繁瑣。郊區的地塊多為舊式獨立屋區,
建築規範嚴格、地塊尺寸受限,即便符合條例,也常需經過繁複的審批程序。
很多業主擔心投資時間長、成本高、鄰裏反對強烈,
最終望而卻步。

其次是社區觀念的阻力

許多郊區居民長期習慣獨立屋生活,
他們擔心多戶住宅帶來停車緊張、人口密度上升、租客流動等變化,
甚至影響房產價值。

此外,經濟因素也讓郊區開發意願偏低
相比地價高昂、租金回報率高的市中心,
郊區的租金收入較低、投資回收周期更長,
讓開發商和業主缺乏動力。

在這些現實與心理的雙重壁壘下,
多戶住宅在郊區推進的步伐,遠遠落後於政策預期。

原文地址:https://www.thestar.com/real-estate/multiplexes-were-supposed-to-boost-housing-in-torontos-suburban-neighbourhoods-the-stars-interactive-map-reveals/article_6cff6b14-6240-4dca-8aa7-9361499f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