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社区会议引发的激烈争论

在多伦多东威洛代尔(East Willowdale)的一个宁静社区,邻居们集体行动,带着近百封反对信出现在北约克的调整委员会会议上。他们担心,一项新的多户住宅(multiplex)计划会改变社区的环境——从垃圾处理、停车位不足,到租户的到来,都让他们感到不安。“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只想守护独立屋的宁静。”一位居民这样说。


拟建项目:四户住宅加花园套房

争议的焦点是一处位于**奥利夫大道226号(226 Olive Ave.)**的地块,靠近芬奇东街(Finch Ave. East)与贝维尤大道(Bayview Ave.)。业主计划拆除现有的一层平房,重建一栋四户住宅(fourplex)并附带花园套房(garden suite)。业主之子巴巴克·梅玛尔奇(Babak Memarchi)表示,“这是为了建造一处多代同堂的家庭住宅,我们已经尽力回应邻居们的担忧。”

政策背景:多户住宅条例旨在缓解住房危机

2023年,多伦多市通过了“多户住宅条例”(Multiplex Bylaw),目的是让更多社区,尤其是市中心以外的地区,能兴建更灵活、可负担的住房类型,以缓解长期的住房危机。然而,由于该提案在绿化和土地覆盖率等方面略微超出规定,必须先经过“调整委员会”(Committee of Adjustment)的批准。会议上,尽管委员会提醒居民,讨论仅限于技术性问题(如地块覆盖率等),但许多与会者仍质疑“多户住宅是否该存在于他们的街区”。

郊区反应冷淡,市中心仍最活跃

《多伦多星报》分析发现,自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共有 577 个多户住宅项目获得批准,但多数仍集中在原本人口密集的核心地区。相反,原计划应重点发展的郊区,批准数量远低于预期。

郊区“遇冷”:政策落地难,心理门槛更高

尽管多户住宅政策原本意在推动住房多样化,但在多伦多的许多郊区社区,它却遭遇了“冰点级”的反应。

首先是地方限制和程序繁琐。郊区的地块多为旧式独立屋区,
建筑规范严格、地块尺寸受限,即便符合条例,也常需经过繁复的审批程序。
很多业主担心投资时间长、成本高、邻里反对强烈,
最终望而却步。

其次是社区观念的阻力

许多郊区居民长期习惯独立屋生活,
他们担心多户住宅带来停车紧张、人口密度上升、租客流动等变化,
甚至影响房产价值。

此外,经济因素也让郊区开发意愿偏低
相比地价高昂、租金回报率高的市中心,
郊区的租金收入较低、投资回收周期更长,
让开发商和业主缺乏动力。

在这些现实与心理的双重壁垒下,
多户住宅在郊区推进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政策预期。

原文地址:https://www.thestar.com/real-estate/multiplexes-were-supposed-to-boost-housing-in-torontos-suburban-neighbourhoods-the-stars-interactive-map-reveals/article_6cff6b14-6240-4dca-8aa7-9361499f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