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蝦成加拿大進口冠軍
據《環球新聞》(Global News)報道,如今印度已成為加拿大最大的蝦類進口來源國。
2023 年,加拿大進口的蝦類中,來自印度的占比超過三分之一,總額高達 2.58 億加元,比三年前增長近 50%。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蝦養殖國之一,占全球蝦出口量約四分之一。長期以來,印度政府對蝦產業提供補貼與投資優惠,使其產品低價、競爭力強。然而,這場“出口奇跡”,正在因為美國的一紙重稅而改寫航向。
美國加征 50% 重稅,印度蝦被“逼上北路”
今年 8 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以“印度購買俄羅斯原油”為由,對印度出口商品加征懲罰性關稅——從 25% 直接翻倍到 50%。
美國原本是印度最大的蝦出口市場,占比超過 40%,年出口額約 25 億美元(約 35 億加元)。
如今,美國市場幾乎停擺——大量冷凍蝦滯銷、運輸船閑置港口,蝦價暴跌 40%,無數蝦農瀕臨破產。
為求自救,印度蝦產業迅速轉向加拿大、歐洲和東南亞市場。
於是,加拿大成了新的“接盤者”:美國不要的蝦,正在源源不斷湧入北方。
食品安全隱憂:恒河流域蝦場被點名
雖然印度蝦價低量足,但部分來源地引發食品安全擔憂。多家國際調查機構指出,印度恒河流域及安得拉邦部分蝦塘存在水汙染與藥物濫用問題——包括在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和禁用獸藥以防疾病傳播。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采用“基於風險的抽檢”,而非逐批檢測。數據顯示,2022–2023 年間,在 267 個進口樣本中,有 16 個 檢出抗生素或獸藥殘留超標。專家提醒,雖然整體風險仍在監管範圍內,但消費者應保持警惕。
如何識別?避免買到“問題蝦”
想吃蝦又不想中招?這裏有幾點辨別小貼士👇
1️⃣ 看包裝產地:
標有 “Product of India”、“Packed in India” 的冷凍蝦大多為印度原產。若包裝標示不清,可查看背面“原產國(Country of Origin)”一欄。
2️⃣ 注意品牌與檢驗標誌:
正規進口產品應帶有 CFIA 檢驗或進口許可證號。無標識或字體模糊者,建議避開。
3️⃣ 優先選擇透明供應鏈品牌:
如海鮮品牌清楚標注捕撈區域、工廠代碼或可追溯二維碼,一般可信度更高。
消息來源https://www.cbc.ca/news/world/india-shrimp-farmers-u-s-tariffs-1.765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