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邦預算公布前夕,來自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兩位財政政策分析師發出警告:**卡尼政府所謂的“世代投資(generational investment)”或許並非國家複興的號角,而是新一輪債務循環的開始。**他們認為,這份預算與前任特魯多時代的財政政策並無本質不同——高支出、大赤字、巨額借貸,隻是換了個包裝。

赤字擴大,財政“新思路”名不副實

財政部長弗朗索瓦·菲利普·商鵬(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形容預算是一次“世代性的投資”,旨在幫助加拿大“重新塑造自己”。但事實是,總理馬克·卡尼已確認本年度預算赤字將超過去年的483億加元。這意味著,加拿大將繼續在債務支出與財政刺激之間走鋼絲。分析人士指出,所謂“世代投資”不過是高赤字的另一種說法。

菲沙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至2023年,特魯多政府連續六年創下加拿大曆史上人均最高的支出水平(經通脹調整),並連續十年出現赤字。結果是——聯邦債務在2020至2023年間創下曆史最高紀錄。

利息支出直逼醫療撥款

高債務意味著更高的利息支出。2025財年,聯邦政府光是償還債務利息就要花費545億加元,幾乎等於聯邦向各省提供的全部醫療轉移支付。政府與私營部門同時爭奪有限資金池,將推高借貸成本,導致家庭房貸、企業融資乃至投資成本全面上升。“當政府持續借債,就會擠壓私人資本市場,進而影響民眾生活,”報告指出,“企業投資成本上升,房貸利率上揚,普通家庭首當其衝。”

年輕人將為今日的債務買單

研究預測,2025年16歲的加拿大年輕人,將因政府新增債務在未來一生中多繳納近29,663加元的個人所得稅。隨著卡尼政府延續高赤字政策,這一負擔將進一步加重。換句話說,所謂“世代投資”,或許正是將今天的經濟刺激成本轉嫁給明日的納稅人。

真正的“不同做法”應該是什麼?

作者指出,如果卡尼真要兌現其“不同於前任”的承諾,應當著眼於削減支出、恢複預算平衡、遏製債務增長。然而,從目前公布的細節看,新預算不僅沒有“刹車”,反而“加速”擴張公共投資。即使國防與基礎建設支出被包裝為“戰略性投入”,財政格局依然是高支出+高負債。

或許真正的考驗,不在預算當天,而在十年後:這場“世代投資”,究竟是國家複興的起點,還是青年背上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