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政府財政空間受限?債務比率走高,還能減稅嗎?
加拿大議會預算官(PBO)最新報告直指卡尼政府財政彈性正被“迅速壓縮”:未來 30 年債務占 GDP 比例預計難以下降,想大幅減稅已無足夠空間。盡管卡尼強調預算在“控製政府規模”同時維持托兒、牙科、醫保等核心項目,但反對黨批評財政錨點恐難守住。隨著高赤字與高債務路徑逐漸固化,加拿大未來財政走向正成為政壇與市場密切關注的焦點。
全國房市進入“微降整理期”?買家議價窗口真的來了?
CREA 最新數據清晰顯示,加拿大房市正從高溫期跨入“微降+整理”的新階段:成交回落、掛牌上升、SNLR 下行、均價輕微波動,市場情緒明顯轉向理性。隨著搶房潮退去、SP/LP 比率回落至 95–97% 區間,買家的議價空間正在重建,交易條件也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種種跡象都說明——這個過去幾年難得一見的購房窗口,確實已經出現。
多倫多未來交通將全面升級?九大工程同時推進,城市出行要迎來大變革了嗎?
多倫多正邁入史無前例的交通建設高峰,從輕軌到地鐵、從市區到郊區,多項重大工程同步推進,全面重塑城市出行版圖。隨著艾格林頓輕軌網絡擴展、安大略線與士嘉堡地鐵延伸加速建設,再加上 Yonge North Extension 與 GO 擴建計劃區域協同,多倫多未來的交通將更快、更密集、更一體化。軌道覆蓋面不斷擴大,不僅緩解通勤壓力,也將推動人口流向與城市空間重新布局,一座沿著交通線路生長的“新多倫多”正悄然成形。
安省要“接管”房地產監管機構?RECO 隻剩 15 天自救?
一場前所未有的監管危機正席卷安省房地產行業。因被指在巨額信托金短缺事件中嚴重失職,省政府已正式警告:若 RECO 無法在 15 天內提出可行改革方案,將考慮直接派任管理人全面接管。調查報告揭示 RECO 在流程、透明度與治理上存在係統性漏洞,甚至曾以“私下協議”方式處理超千萬信托金缺口,引發全行業震動。信托金是房地產交易鏈中最敏感的資金池,這場風暴不僅動搖行業根基,也讓安省房地產監管體係面臨重塑的關鍵時刻。
聯邦要擴大赤字、安省卻堅持緊縮?財政路徑為何突然“南轅北轍”?
加拿大財政正在出現罕見分化:聯邦在未來六年計劃新增 1550 億加元赤字,以加大投資、托底經濟;而安省則選擇收緊開支、控製債務,力圖將赤字維持在相對可控的水平。兩級政府在同一經濟環境下,卻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其核心原因在於:聯邦要推動全國性轉型,赤字擴張被視為必要代價;而安省更擔心債務與利率壓力,必須優先穩住財政盤面。誰的路線更穩當?未來經濟表現將給出答案——聯邦押注增長,安省守住安全邊界,加拿大的財政戰略正走向兩條截然不同的未來。
加央行重啟國債購買,貨幣政策要轉向?這對經濟與房市意味著什麼?
加拿大央行宣布自今年 12 月起重啟短期國債購買(T-Bills),被視為高利率周期後的首次“政策轉軟”信號。面對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趨弱、投資降溫與就業冷卻,央行選擇以買債方式緩解債市壓力、穩定流動性,並為未來潛在的降息“提前布局”。雖然這不是 2020 年式的大規模 QE,但足以說明:貨幣政策已經不再堅持硬派緊縮。隨著收益率回落,加拿大長期房貸利率有望緩慢下降,自住與投資需求將率先回暖,房市進入“穩步修複”階段。對整體經濟而言,這既是警示,也是轉向的開始。
安省悄悄推出“每天 700 元居家護理”?能緩解醫療爆倉還是新的高成本賭局?
為應對醫院爆滿與 ALC 患者長期占床,安省正啟動一項前所未有的計劃:最高每天 700 元,讓居家護理機構為重度患者提供“接近醫院等級”的照護。政府希望在冬季醫療高峰前,把至少 570 名高需求患者從醫院轉移回社區,以快速釋放床位。然而,在護理人員長期短缺、居家護理係統普遍超負荷的情況下,業內普遍質疑這項高成本方案能否真正落地。雖然居家護理的價格略低於醫院住院成本,但執行難度極高,也可能暴露醫療體係多年累積的結構性缺口——這項政策既是創新嚐試,也是一場昂貴而迫切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