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倫多地區的公寓市場已被打到跪地,但絕非被徹底擊倒。”CIBC副首席經濟學家本傑明·塔爾(Benjamin Tal)與Urbanation總裁肖恩·希爾德布蘭德(Shaun Hildebrand)在一份最新聯合報告中指出,盡管公寓銷售量已跌至上世紀90年代水平,但市場遠未崩潰,長期來看公寓仍是加拿大住房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市場深度調整:銷量銳減與價格下探

報告承認,過去幾年公寓市場陷入低迷,“年銷售量超過兩萬套的時代已成過去”,但強調與90年代的深度衰退不同,當時安省失業率高達11%,而目前僅為7.8%。這意味著當前環境雖艱難,卻並非災難性崩潰。

數據顯示,公寓價格自2022年高點下跌約19%,利率自去年6月以來累計下調250個基點,加上聯邦政府今年7月推出的首置30年保險按揭政策,讓公寓的可負擔性回到2021年以來的最佳水平。2025年上半年,售價低於50萬加元的公寓銷量同比激增47%,創四年新高,主要由私募股權基金批量收購未售單元所推動,但隨著環境改善,散戶投資者也預計會跟進。

投資者回歸仍需條件

目前,樓花溢價已從疫情高點下降40%至18%,接近疫情前水平。但要恢複投資吸引力,還需降至10%以下。這不僅取決於價格進一步下跌5%至7%、央行繼續降息,也需要政府降低開發費用,幫助建築商緩解高企的建設成本。

與此同時,公寓開工量已出現“斷崖式下跌”,2025年竣工量達到頂峰後,預計2026年交付量將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不是預測,而是現實,”報告直言,“今天不開工的項目,未來就不會交付。”隨著新供應枯竭、庫存逐漸消化、人口增長持續,供需關係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發生逆轉,租金上漲將再次推動投資價值回升。

從投機到自住:市場重塑

不過,塔爾與希爾德布蘭德警告,以目前條件計算,要讓樓花在交付後實現盈利,租金需上漲55%,這幾乎不可能。因此,短期內市場難以吸引“快進快出”的投機者。真正會回歸的是傳統的長期持有型投資者,以及更多真實的自住買家。

這也將推動行業從根本上進行轉型。過去幾年,開發商追求項目規模膨脹、單元面積縮小的趨勢將告終。未來的公寓建設將重新聚焦設計與宜居性,回歸最終用戶導向。

塔爾與希爾德布蘭德總結稱:“公寓市場正經曆一場痛苦卻必要的重組。它將從過度依賴投機投資者,轉向由自住需求驅動的結構性複興。這不僅需要價格和利率的進一步調整,也需要行業在設計、融資和建造模式上的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