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独立审查报告建议投入高达1.3亿加元升级扫雪体系,多伦多市府最终选择“量力而行”。市政经理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在提交给市长邹至蕙(Olivia Chow)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高成本扫雪方案“无预算空间”,城市将依托现有资源,逐步改善冬季清雪效率。

高额改造方案被搁置

由 Municipal VU Consulting Inc. 完成的独立审查指出,若要彻底提升清雪能力,需投入1.3亿加元用于新设备、人工与运营体系建设。但市府认为,多伦多并非每年都遭遇大规模暴雪,维持全年高强度清雪准备“代价过高”。报告建议改采“灵活响应”模式——在现有合约周期内,优先强化应急调度与设备维护。

成立专职“冬季服务单元”

作为折中方案,市府拟新设“冬季与季节性服务科”(Winter Services Unit),配备18名专职人员(含10个新岗位与8个重组岗位),预算约130万加元,计划在2026年预算中纳入审批。届时,该团队将负责统筹暴雪预案、设备调度及市民反馈处理,逐年优化清雪绩效。

扫雪机制提前触发

为避免“被动清理”,新方案提出当降雪达8 厘米时,便在高优先级区域(如主干道、医院周边、公交线路)提前启动清雪作业。同时,市府已为雪季添置25台设备,包括前端装载机、除雪机及融雪装置,以增强应急能力。

市长承认旧体制“让居民失望”

邹至蕙在致执行委员会信中直言,旧系统“辜负了居民期待”。她表示,今年冬天市府将取消“311停机期”——即雪灾期间无法报修的旧规定,取而代之的是实时“数字指挥中心”,居民可随时上报积雪问题,系统将即时调度人员处理。

多伦多此次放弃一次性重构,转向“分步优化”,反映出城市财政的紧绷现实。在通胀与服务压力并存的背景下,市府选择“以时间换资金”——通过管理精细化和科技手段提升效率,而非追加巨额预算。

不过,对于经历过连场暴雪的市民而言,问题仍在:没有大投资的“新机制”,能否撑过下一个严冬?

内容来源:

https://www.ctvnews.ca/toronto/article/no-room-in-the-budget-for-costly-changes-to-snow-clearing-operations-torontos-city-manager-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