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的聯邦選舉中,自由黨在黨領馬克·卡尼(Mark Carney)領導下實現逆轉勝利,繼續執掌政權。卡尼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多邊主義的捍衛者,誓言對抗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

雖然自由黨僅贏得少數席位,但專家指出,卡尼作為首位曾領導兩屆七國集團(G7)央行的行長,憑借其金融與外交經驗,有望迅速提升加拿大在國際社會中的信譽和影響力。

在競選期間,卡尼多次強調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角色。他在4月初的一次講話中表示:“如果美國不再想領導,加拿大將挺身而出。”這一立場在全球引發關注,特別是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和吞並言論加劇北美緊張局勢之際。

自由黨擊敗了曾一度在民調中遙遙領先的保守黨。分析認為,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征關稅並威脅吞並,加劇了加拿大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促使選民最終支持主張維護多邊秩序的自由黨。

不過,少數政府的現實也意味著卡尼未來施政將需依賴新民主黨或魁人政團等小黨派的支持,政府運作面臨更多挑戰。

圖片來源:Christinne Muschi/The Canadian Press

前外交官科林·羅伯遜(Colin Robertson)指出,卡尼憑借在英格蘭銀行和加拿大銀行的任職經曆,是自1960年代以來“最具能力的加拿大總理”。他預計,卡尼將優先加強與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誌同道合國家的貿易聯係,以減緩美加貿易摩擦造成的經濟衝擊。

但專家警告,卡尼在對抗特朗普的同時,必須避免公開對立。渥太華大學國際事務教授羅蘭·帕裏斯(Roland Paris)表示:“這將是一場艱難的走鋼絲。”加方希望協調盟友,但又不能使加拿大成為特朗普的直接對手,以免引火上身。

卡尼溫和冷靜的作風,被認為有望避免特魯多時期美加關係的緊張局面。前總理特魯多曾因與特朗普交鋒而被其貶低為“行長”。

預計卡尼將在6月阿爾伯塔舉行的G7峰會上首次與特朗普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會面,並推動新一輪貿易磋商。

雖然卡尼誓言加快軍費開支、減少對美國國防采購依賴,並尋求與歐盟國防基金合作,但分析人士指出,加拿大相對較小的軍力和經濟規模仍是其國際影響力的限製因素。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副主任克裏斯·埃爾南德斯·羅伊(Chris Hernandez Roy)表示:“加拿大在全球地位下降,將限製卡尼成為西方領袖的能力。”

然而,加拿大今年擔任七國集團主席國,為卡尼在國際舞台上施展影響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分析指出,卡尼的勝利不僅在加拿大本地具有重要意義,也向全球釋放了信號。尤其在澳大利亞、英國、匈牙利等國家,選民對特朗普政策的擔憂正在影響各自國內政治版圖。

在澳大利亞,即將於5月舉行大選的工黨民調領先,分析師認為,與加拿大類似,選民對特朗普影響的擔憂轉化為對中左翼的支持。

在英國,工黨黨魁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對特朗普采取較為克製態度,但民調專家指出,對特朗普采取更強硬立場或許更能贏得選民認同。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理查德·約翰斯頓(Richard Johnston)總結道,卡尼的勝利給全球右翼陣營敲響了警鍾:“如果還抱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幻想,隻會失去更多民心。”

文章來源:https://www.ctvnews.ca/federal-election-2025/article/carney-aims-for-global-leadership-role-against-trump-after-canada-election-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