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留學能收獲的,不僅是見識,語言提升、不同的人生經曆。更微調你的三觀。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你學會自立。
然而近日,一條海歸啃老的新聞引發了無數網友的關注。
近日,北北注意到一條有關“海歸啃老”的新聞,其中激烈的衝突場面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新聞中的這個海歸小王,十多年前小王的父母耗資數百萬送去英國留學,學成歸來後小王整日宅在家裏,啃老一啃就是十幾年。期間,父親還為小王購置了路虎高級轎車,以及價值不菲的房產。
但是面對小王終日的不思進取,父親王先生忍無可忍,決定將小王的轎車賣掉以示警戒。誰知小王得知自己的愛車被處理後,竟然衝動地跑去把父親的車給砸了。

當父親看見自己車被砸得面目全非後,又一氣之下把兒子的家也給砸了。7月16日淩晨五點左右,兒子回家發現屋內一片狼藉,頓時怒不可遏,揚言要拿菜刀砍父親,嚇得母親慌忙報警。
網友看完這則新聞,紛紛留言指出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因為家長一再縱容溺愛,導致兒子成長為一代巨嬰。
同樣的事件每日都在國內上演。
2018年6月,上海的丁阿婆找到上海某法律節目組,哭訴兒子的不爭氣,丁阿婆的兒子大衛1993年大衛從同濟大學建築工程係本科畢業,一段短暫的工作經曆後,大衛選擇奔赴加拿大求學,並順利拿下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但自從2012年畢業回國後,大衛就再也沒有工作過一天。即使老母親聲聲規勸,時年48歲的大衛仍安心做著“啃老族”,拒絕出去找任何工作。他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晝夜顛倒,生活很是頹廢。

丁阿婆自己還患有尿毒症,每周都得做透析。而兒子大衛非但不來照顧,還要每月從自己3500塊的退休金中擠出一些錢作為他的生活費。
眼看兒子成日渾渾噩噩,丁阿婆左思右想下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兒子告上了法庭。

然而,當法院通知大衛出席與丁阿婆的訴前調解時,兒子大衛依然拒絕跨出家門半步,同時將矛頭直指自己的老母親:都怪你,在我小時候事事包辦,什麼都給我弄現成的,讓我對你們太依賴,是你的溺愛毀了我。
這些事件背後,或許不是簡單的家庭教育可以解釋的,它們是否牽涉種種社會問題呢?
如今,“佛係”的生活態度遭到年輕人一代的追捧。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甚至不出門……

日本著名的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一書中指出,日本的90後已經進入了低欲望時代,日本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生子、不願意貸款買車,他們不想出人頭地更是對物質沒有強烈的欲望。而中國,這種現象也慢慢蔓延。90後的青年人,與以住的青年人相比,面臨新的時代背景和生活壓力。

這種趨勢下,“啃老”無疑是逃避責任的一種表現,它拒絕對自己負責,拒絕對父母負責,甚至拒絕對社會負責,幾乎算是一種對個體價值的否定。
而伴隨著中國的經濟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家庭走上了富足的道路,因此許多家庭花重金把孩子送出國,希望能夠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鍍金回國。父母往往寄希望於孩子能夠回國賺更多的錢。而事實上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與精神。留學歸來的孩子如何迅速適應這種落差,並在盡短時間內找準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國父母亟待與孩子溝通的話題。
父母需讓孩子知道,我對你的期待並不是“世俗意義的成功”,我希望你健康自信,擁有強大自我,能積極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