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開發商正面臨近年最艱難的時刻。
利率高企、建築成本飆升、銷售疲軟、政策負擔加重——多重因素疊加,令大量住宅開發項目在財務上“不可行”,甚至走向法院接管與強製出售。某地產公司負責人表示,許多開發商已無力推進項目,甚至每周都有十餘名開發商主動尋求協助。利率 + 成本 + 需求疲軟:多重壓力下的“完美風暴”
根據分析,當前開發商承受的壓力主要來自:
• 高利率:融資成本遠高於前幾年,極大擠壓利潤空間
• 建築成本持續高位:人工、材料全線上漲
• 銷售價格下滑:購房需求疲軟,預售難以支撐成本
• 政策因素:包括租賃配額、包容性住房(inclusionary zoning)、關稅、稅項等
• 人口結構變化:需求增長放緩
這些因素綜合導致項目“數字根本算不攏”。
即使提高容積率,項目仍舊虧損?一個典型案例:一名開發商在柯裏多(Cambie Corridor)擁有一塊可建設 FSR 3.0 的地塊,並已取得審批,項目本應“隨時可開工”。但在現價與成本下,這個項目依然不可行。於是,他們嚐試改用更高容積率的 TOA(交通導向開發)FSR 5.5。按理說容積率越高,越能提高效益——但 inclusionary zoning 要求 20% 單位必須為“低於市場價住房”。結果?容積率更高的項目反而虧更多。 “現在是一個‘雙輸局面’。5.5 FSR 的價值竟低於原本批準的 3 FSR。”法院接管項目激增:危機也是資本機會隨著項目陸續“撐不住”,法院委托的接管與強製出售正在明顯增加。
但這對資金雄厚的長期開發商來說,反而是進場機會:
• 市場低位購入土地
• 長線持有等待未來回暖
• 避開現時高成本的開發期
行業寒冬或持續數年
當前低迷狀態至少會持續“未來兩年”。原因包括:
• 持續高企的借貸成本
• 建築費用下不來
• 市場需求未恢複
• 政策環境被視為不利商業投資
來源:
https://www.biv.com/news/real-estate/vancouver-developers-struggling-to-make-projects-viable-says-broker-1154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