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的饑餓警報正在升級。根據 Daily Bread Food Bank 與 North York Harvest Food Bank 聯合發布的年度報告《誰在挨餓》(Who’s Hungry),過去一年多倫多食物銀行共接待超過400萬人次,較去年增加50多萬次,比2019年暴增 340%。令人震驚的是,前來領取食物的人中,不僅有低收入家庭,還有擁有大學學曆、甚至同時打兩份工的勞動者。


城市的“新饑餓族”

報告顯示,在約30萬名依賴食物銀行的客戶中,65%為勞動年齡群體,57%擁有大專以上學曆。這說明——貧困,已不再是失業者的專屬。Daily Bread Food Bank 首席執行官尼爾·赫瑟靈頓指出:“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走進食物銀行,他們在努力工作,但工資根本追不上生活成本。”

 “有工作也吃不飽”的現實

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受訪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成員有全職或兼職工作,但35%的人同時打多份工,仍難維持生計更有 72% 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加班或增加工時,但機會有限。房租和通脹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近四分之一的食物銀行使用者將全部收入都花在住房上,沒有餘錢買食物。

租金“吞掉”了食物

報告指出,70% 的食物銀行使用者是市場租客,他們支付的住房開支遠遠超過收入的30%。比爾茲利直言:“房租吃掉了食物預算(Rent eats food)。”“人們不能對房東說:‘這個月我少付兩天房租’,於是他們隻好少吃幾天飯。跳過餐食、降低營養標準,靠社區救助來維持生活,這已成常態。”貧困的代價:不是短期危機,而是長期陷阱Daily Bread 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客戶為支付其他賬單而不得不放棄一餐,而每四個食物銀行使用者中就有一個是兒童。過去食物銀行被設想為“臨時救急”的機製,如今卻被迫承擔長期供養的角色。“這係統原本是為了應急,比如失業後的短期救助,”比爾茲利說,“但現在,它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長期支撐。”

住房危機與政策困局

就在報告發布前一天,安省政府因輿論反彈撤回了削弱租客保護的法案條款。多倫多市長鄒至蕙批評:“即便法案部分修改,租客權利仍在被侵蝕。”專家呼籲政府應當擴大住房補助與收入支持,而非進一步削弱租客保障。從“臨時救助”到“生活常態”,多倫多的饑餓已不再是個別現象。如今,每十個多倫多人中,就有一人定期依賴食物銀行維持溫飽。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問題,也許不是房價太高、菜價太貴,而是——在努力工作的人,也正在被生活的成本一點點“吃掉”。

內容來源:

https://www.thestar.com/news/gta/toronto-food-banks-saw-more-than-4-million-visits-in-the-last-year-including-from/article_5f3806d7-1b50-4ae3-9d96-bbcfcd76b6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