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經濟要“自力更生”的信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面對全球貿易亂局、供應鏈不確定性、國際競爭升級,聯邦政府正式啟動史上最強的“買加拿大製造”政策,並一次性投入近186億加元,讓政府采購全面轉向本土產品。這不僅是經濟戰略,更是工業體係重塑。

買國產不是口號,是硬政策

今年9月,總理馬可·卡尼宣布加拿大將從“盡力支持本土”轉向“必須優先購買本土”。這意味著政府今後在采購設備、技術、建築工程甚至大型基建項目時,將優先選用“加拿大製造”。

政府的邏輯很直接:錢要留在國內轉。訂單要留給加拿大人。產業鏈要掌握在自己手裏。這186億怎麼花?三個方向火力全開

為了不是喊喊口號、拍拍胸口,政府決定用真金白銀推動政策落地。

政策執行強化

政府撥出98.2億加元,用於在未來五年內推動所有聯邦部門、機構及皇冠公司執行統一采購標準。高鐵項目、國防項目、基礎設施工程……通通要逐步向“加拿大製造”靠攏。

中小企業特別通道

再投79.9億加元,用於打造中小企業采購專屬渠道。早期目標很明確:讓本土中小企業不再被大集團“壓著打”,獲得更多政府合同機會。

係統升級、流程加速

政府還準備投入7.7億加元,讓采購流程更透明、更流暢,減少企業參與的門檻,讓更多國內企業“進得來、撐得住、拿得到單”。優先行業是哪裏?國防、基建、戰略采購率先開跑政策最快將在本月正式進入執行階段。首批重點行業包括:國防裝備、建築工程、核心設施建設。政府計劃在2026年春季前實現全面實施,覆蓋高鐵、醫院建設、大型道路、水處理設施等所有戰略性投資項目。隨著政策擴展,加拿大未來將有多達700億加元的公共投資專門用於支持本土製造業、工程及創新產業。對整個產業鏈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政策紅利窗口期”。

產業界反應:這是“治大病”的強心針

工業界、製造商、建築企業普遍反應強烈——但方向一致:“終於等到這一天。”長期以來,加拿大企業面對國際競爭者時,本地訂單被外包、價格被擠壓、供應鏈依賴性過強。如今,政府直接站出來當“最大客戶”,不僅是救火,更是升級。企業普遍認為,有了穩定訂單,本土企業能進一步投入技術研發、擴大生產規模、吸引專業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一句話總結——加拿大從“買全球”時代,正式跨入“買自己”時代。

內容來源:

https://www.canada.ca/en/economic-development-southern-ontario/news/2025/11/government-of-canada-delivers-investments-from-budget-2025-to-buy-canadian-and-build-canadas-industrial-strength.html?utm_source=chatgpt.com